
海南钢结构厂房工程推荐
钢(钢材)编辑讨论钢,是对含碳量质量百分比介于0.02%至2.11%之间的铁碳合金的统称。钢的化学成分可以有很大变化,只含碳元素的钢称为碳素钢(碳钢)或普通钢;在有特殊防火需求的建筑中,钢结构必须采用耐火材料加以保护以提高耐火等级。在实际生产中,钢往往根据用途的不同含有不同的合金元素,比如:锰、镍、钒等等。人类对钢的应用和研究历史相当悠久,但是直到19世纪贝氏炼钢法发明之前,钢的制取都是一项高成本低效率的工作。②铁素体和马氏体型不锈钢用400系列的数字表示。③铁素体不锈钢是以430和446为标记,马氏体不锈钢是以410、420以及440C为标记,双相(奥氏体-铁素体),④不锈钢、沉淀硬化不锈钢以及含铁量低于50%的高合金通常是采用专利名称或商标命名。应用历史在人类发明炼铁之后不久,就学会了炼钢。由于钢较之的生铁有更好的物理、化学、机械性能,所以很快就得到大量的应用。进入2000年以后,我国国民经济显著增长,国力明显增强,钢产量成为世界大国,在建筑中提出了要“积极、合理地用钢”,从此甩掉了“限制用钢”的束缚,钢结构建筑在经济发达地区逐渐增多。不同的零件对淬透性要求不一样。如弹簧要求淬透,而齿轮即不要求淬透。三、影响淬透性的因素影响钢的淬透性的决定性因素是临界冷却速度(vk),临界冷却速度越小,淬透性越大。影响因素有:1、含碳量:共析点附近淬透性,远离S点差。2、合金元素:除Co外,几乎所有的合金元素都降低钢的临界冷却速度,即提高钢的淬透性。3、奥氏体化: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钢的淬透性增大。钢材强度和弹性模量均显著下降,温度在600℃左右时,钢材的强度趋于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