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益道场管理推进的行业须知,精卓管理咨询
过程的高质量,一次做对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这是一个常识,但国内很多企业对此仍然认识不足。许多制造企业都有专门的车间检验所有的产品以保证品质。检验只是一种事后补救,不但成本高而且无法保证不出差错。因此,应将品质内建于设计、流程和制造当中去,建立一个不会出错的品质保证系统,一次做对。精益到场要求做到低库存、无间断流程,试想如果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后面的将部停止,所以精益到场必须以过程的高质量为基础,否则,精益到场只能是一句空话。关注流程,提高总体效益管理大师戴明说过:“员工只须对15%的问题负责,另外85%归咎于制度流程”。什么样的流程就产生什么样的绩效。很多企业出了问题,就责怪员工没做好。长此以往,不服气的员工只好离开。但人员换了一拨又一拨,问题照样出。管理人员就像消防队员一样到处去救火,灭火不等于改善,关键在于流程本身有无改进。改进流程还要注意目标是提高总体效益,而不是提高局部的部门的效益,为了企业的总体效益即使牺牲局部的部门的效益也在所不惜。5、错了马上改善如果确实是自身工作理念、方法、流程出现了问题和错误,那就要马上改善,耽误一秒钟就要产生一秒钟的浪费。6、先从不花钱的改善做起改善的终目的是减少浪费、提升企业竞争力,毋庸置疑,改善方法本身也一定要“够节俭”,尽量不花钱,否则改善获得的成果就会被改善方法的浪费无情地削减。7、穷则变,变则通“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我们面前只有两条路:或者改变,无疑,聪明的人会毫无迟疑地选择改变,因为改变了才有生存下去的希望和可能。当我们在谷底时,无论往哪一个方向走,只要走,我们的高度都比谷底要高,只要改变了,往往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益。8、求根源,反复五次为什么改善要立即实施,也要追求问题的根本原因,正所谓“有的放矢”,排除假因获得真因,才能够以高的效率获得改善预期的效果。那如何获得真因呢?答案就是反复问自己五次为什么,每问一次,就向真因靠近一点。9、十个人的智慧比一个人的智慧高明“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改善是一个团体活动,改善点的发现、改善方法的发掘与实施,都需要多人配合,也包括***与员工的配合。10、改善是无限的有一句广告语道“没有好,只有更好”。在到场过程中,我们需要随时关注顾客,满足甚至超越顾客的需求,而顾客的需求是在不断增长的,因此,对自身工作的改善也是无限的,我们需要持续不断地“打破固有观念”,“寻找可行的方法”,改善下去。企业的环境在不断地变化,顾客的需求也在不断地丰富。因此,到场现场也不能只保持原有的状况。那么如何改善?精益思想是精益到场的精髓,精益到场以持续改善为核心,下面精益到场咨询***为大家介绍精益到场改善原则:1、打破固有观念以前正确的,现在未必正确;现在正确的,未来未必正确。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从原有的工作观念中跳出来,用旁观者的眼光、站在高处审视自己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流程,也许就会发现不合理之处,也就有了改善的切入点。2、寻找可行的方法有了改善的切入点后,接下来就是如何开展改善活动。在自己面前也许有多种方法和理念,但是通过面分析以后要选择一条可行的路径,开展改善。3、不要分辨,要否定现状“吾日三省吾身”,没有人提建议,也要每日自省。如果有他人给自己提出了改善的建议,更要尽量接受,不要去分辨,要先审视自身工作理念、方法、流程,找出问题所在,即使没有问题,对自己做一次面检查也无害。4、不要力求,50分也好,立即实施想到了对自身工作有利的改善点后就要立即实施,哪怕实施后效果并不那么,但是只有实施了,才知道方法是否可行,才知道向何方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