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听话的孩子教育问题承诺守信 幸福家教育服务介绍
现在就行动,要不然好状态永远不在你是不是曾经遇到过这样的状况?“我现在状态不好,一会儿再学。”“我现在的心情不适合学数学,歇一会儿再说。”但其实,你的“好状态”永远不会来,就算来了,也不会持续很久。实际上,你在等待合适时间的时候,就是想暂时逃离你当下做的事情。说白了,你就是在——拖延。所以,你要学会逼自己学习。很多时候,当你想要逼自己学习时,却常常更加想要玩手机。这个时候,你要“以退为进”:比如,你的数学很差,就一定要以基础题为主,不要强迫自己去做过难的题。如果错题太多让你失去了信心,那就可以每天只改或者只做很少的题。如果就很大强度,就会对数学产生很大的反感,反而更不利于学习。就算你不能完成今天的目标也没有关系,做了一点,总比一点不做要强。今天完成10%,明天完成20%,把学习当作闯关,你就会发现:越来越好坚持,甚至会不习惯没有学习的日子。在教育过程中,为了孩子的健康要让孩子吃垃圾食品,为了孩子好好学习,回家也不开电视,极端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失去归属感,变得不能接受自己。作为父母为了孩子的成长需要限制行动,但是只限制就足够了,不需要禁止。尤其是孩子年龄越来越大,他们接触到的人也会更多,家长的很多限制就会成为束缚孩子的枷锁,因为孩子需要融入别的圈子中,他们自己要学会衡量行为的利弊才能更好的加入社交。孩子的零花钱、社交、看电视、吃饭,根据社会群体的不同有不同的行为习惯,放宽家长在生活中制定的规则,根据孩子的成长规律适当放弃。只要孩子不越过下面的线,在可以容许的范围内可以自由选择。不能用简单的正邪来衡量孩子的行为。无论什么事情都是相对的,有时看起来明显是错的,但是在正确的时机这样做是正确的。父母必须学会自己处理孩子的方法,不是极端的做法而是适应孩子的世界。不管这些做法在极端的情况下是否正确,如果是极端的事实,就有很大的缺陷。在和孩子说话的时候,父母没有必要总用命令的口气,想要教会孩子尊重别人,父母要先以身作则尊重孩子,如果孩子在生活中没有养成很好的礼节,家长不能太执着于说教,而是要用自己尊重孩子的行为来为他们做示范。老师与家长若心存芥蒂教育只会变成死结每次发生家校矛盾时,我们都要反思:矛盾真的无法避免吗?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老师和家长本就担负着相同的责任与使命,目的一致,方向相同。既然都是为了孩子好,那么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就不要只顾着逞一时之快,而忘了孩子。真正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是老师和家长的责任所在。只要家长和老师重新达到共识,问题就轻易解决了。家长对待老师的态度,直接决定了老师对孩子的态度。比起质疑自己的家长,老师更愿意亲近信任自己的家长,并且更加重视这些家长的孩子。亲其师,信其道。老师与家长只有解开芥蒂,消除误会,才能一起支持孩子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