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鉴建筑(图)-房屋装修改造-龙岗区房屋装修改造
改造拆墙5大禁忌1、承重墙不可拆装修中不能拆改承重墙,什么样的墙是承重墙?一般在“砖混”结构的建筑物中,凡是预制板墙一律不能拆除或开门开窗;超过24厘米以上的砖墙也属于承重墙,也是不能拆改的。而敲击起来有“空声儿”的墙壁,大多属于非承重墙,可以拆改。有些工程队在承重墙上开门开窗,这样也会***墙体的承重,也是不允许的。在施工之前,还要报物业管理部门备案,得到批准后方可施工。2、承重梁柱不可拆这些梁柱是用来支撑上层楼板的,拆掉后上层楼板就会掉下来,非常***,所以也不能随意拆改***。3、墙体中的钢筋如果把房屋结构比***的身体,墙体中的钢筋就是人的筋骨。所在开槽走线时,避开钢筋,不要横切,如果在埋设管线时将钢筋***,就会影响到墙体和楼板的承受力。如果遇到,这样的墙体和楼板就很容易坍塌或断裂。4、阳台边的矮墙不可拆如果办公室有阳台,房间与阳台之间都有门窗。这些门窗都可以拆改,但窗以下的墙却不能动。这段墙叫“配重墙”,它像秤砣一样起着挑起阳台的作用。拆改这堵墙,导致阳台的承重力下降,龙岗区房屋装修改造,导致阳台下坠,造成不可预计的后果。“三防”或“五防”的户门,房屋装修改造风水,这些户门的门框是嵌在混凝土中的,如果拆改会***建筑结构,降低安全系数。而且***了门口的建筑结构,重新安装新门就更加困难了。5、卫生间防水层这些地方的地面下都有防水层,如果***了,楼下就会变成“水帘洞”。所以在您更换地面材料时,一定注意不要***防水层。如果***后重新修建,一定要重新做防水工程,经过“24小时渗水实验”。房屋基础加固的加固方法适用范围(1)加大基础底面积适用范围:加大基础底面积法适用于当现有建筑的地基承载力或基础底面积尺寸不满足设计要求时的基础加固。基础加固构造要求:a、当基础承受偏心受压时,可采用不对称加宽;当承受中心受压时,可采用对称加宽;b、在灌注混凝土前应将原基础凿毛和刷洗干净后,铺一层高强度等级水泥浆或涂刷混凝土界面剂,房屋装修改造,以增加新老混凝土基础的粘结力;c、加宽部分的主筋应与原基础内主筋采用焊接方式进行拉结,并设置梅花布置的拉结筋(如抗剪需要该筋需根据计算确定)。(2)加深基础法适用范围:加深基础法适用于地基浅层有较好的土层可作为持力层且地下水位较低的情况。基础加固的该方法即将原基础埋置深度加深,使基础支承在较好的持力层上,以满足设计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构造要求:a、采用加深基础法加固既有房屋基础时需分批、分段、间隔进行。间隔开挖长度约1.2m左右,宽度约0.9m的竖坑;b、基础下的竖坑应采用现浇混凝土灌注,并在距原基础底面80mm处停止灌注,待养护一天后再掺入和速凝剂的干稠水泥砂浆填入基底空隙,确保密实。(3)锚杆静压桩适用范围:锚杆静压桩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黏性土、粉土和人工填土等地基土。基础加固原基础构造要求:原基础承台除应满足有关承载力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承台周边至边桩的净距离不宜小于200mm;原基础压桩孔部位作为承台的基础厚度不宜小于350mm,否则应采取附加封桩锚固措施;桩顶嵌入承台内长度应为50~100mm;压桩孔内应采用C30微膨胀早强混凝土浇筑密实。6种常见的建筑房屋加固方法(二)粘贴钢板加固法1.基本概念采用结构胶粘剂将薄钢板粘贴于原构件的混凝土表面,使之形成具有整体性的复合截面,以提高其承载力的一种直接加固方法。2.适用范围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受弯、斜截面受剪、受拉及大偏心受压构件的加固。构件截面内力存在拉压变化时慎用。3.优缺点优点:施工简便快速,原构件自重增加小,不改变结构外形,不影响建筑使用空问缺点:有机胶的耐久性和耐火性问题,钢板需进行防腐防火处理。增设支点加固法1.基本概念用增设支承点来减小结构计算跨度,达到减小结构内力及相应提高结构承载力的加固方法。2.适用范围适用于对使用空间和外观效果要求不高的梁、板、桁架网架等水平结构构件加固。3.优缺点优点:受力明确,简便可靠且易拆卸、复原,具有和历史建筑加固要求的可逆性。缺点:显著影响使用空间;原结构构件存在二次受力的影啊。外加预应力加固法1.基本概念通过施加体外预应力,使原结构、构件的受力得到改善或调整的一种间接加固法。2.适用范围适用于原构件刚度偏小,改善正常使用性能,提限承载能力的梁、板柱和桁架的加固。3.优缺点优点:不存在应力滞后的缺陷,原结构杆件内力可相应降低,基本不影响结构使用空问,便于在结构使用期内检测、维护和更换。缺点:施工工艺较复杂,新增的预应力拉杆、撑杆、缓板以及各种紧固件和锚固件等均应进行可靠的防腐处理。中鉴建筑(图)-房屋装修改造-龙岗区房屋装修改造由深圳市中鉴建筑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深圳市中鉴建筑技术有限公司是广东深圳,建筑项目合作的见证者,多年来,公司贯彻执行科学管理、创新发展、诚实守信的方针,满足客户需求。在中鉴建筑***携全体员工热情欢迎各界人士垂询洽谈,共创中鉴建筑更加美好的未来。)